假山网

标题: 假山文化的繁荣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小熊    时间: 2013-1-16 14:36
标题: 假山文化的繁荣
假山文化的繁荣
  明清时代是假山文化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,假山无论是在规模、造诣、选材,还是艺术成就等方面都臻于完善, 特别是在假山的理论专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,在明代计成的《园冶》、清代李渔的《闲情偶寄》等著作中都存有假山的专门论著。如《园冶》里的第八篇《掇山》中,就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园山、厅山、楼山、阁山 、池山、峭壁山等八种假山以及石池、峰、峦、岩、洞、涧、水、瀑布等堆砌方法、工程技术要领和艺术追求。“掇山之始,桩木为先,立根铺以粗石,大块满盖桩头;堑里扫以渣灰,着潮尽钻山骨。方堆顽夯而起,渐以皴纹而加;瘦漏生奇,玲珑安巧。峭壁贵于直立,悬崖使其后坚。岩、峦、洞、穴之莫穷,涧、壑、坡、矶之俨是;信足疑无别境,举头自有深情。蹊径盘且长,峰峦秀而古。多方景胜,咫尺山林,妙在得乎一人,雅从兼于半土……”李渔在《闲情偶寄·居室部》中则言道,“言山石之美者,俱有透、漏、瘦三字。 ”并解释道:“此通于彼,彼通于此,若有道路可行,所谓透也;石上有眼,四面玲珑,所谓漏也;壁立当空,孤峭无倚,所谓瘦也。 ”
  而从留存至今的假山名园来看, 明清的假山造诣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 如苏州“环秀山庄”的假山,它是乾隆年间的叠山名家戈裕良设计的。这座假山气势磅礴,重峦叠嶂,造就的意趣天成,在占地仅半亩的山上既有山洞、水谷、石室、飞梁、绝壁等景致,又有厅、舫、楼、亭等建筑,虽由人做,却宛如天开,咫尺山林之间尽显奇韵。还有像建于清代中叶的扬州“个园”也是一个以假山堆叠而著称的园林。 造园工匠们选用黄石、太湖石、雪石和石笋,叠成四组假山,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,称为四季假山。 春景是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入其间,取雨后春笋之意;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以湖石, 使人感受仲夏凉爽的气息;秋景是用高大的黄山石,造就山势雄伟,峰峦起伏,登临则秋高气爽的意境;冬景是白色的雪石堆砌,象征着隆冬白雪。 游园一周,如历春夏秋冬四季。
  现代假山除了选用传统的湖石、黄石、英石、斧劈石、石笋石等用作材料外,还增加了水泥、GRC 玻璃纤维等新型材料和现代工艺。 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, 假山文化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。



作者: tangxiufeng    时间: 2014-1-12 17:36
厉害




欢迎光临 假山网 (http://grc33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