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山网
标题: 园林艺术与盆景艺术的历史演变与风格特点(二) [打印本页]
作者: Mandy 时间: 2012-12-12 10:10
标题: 园林艺术与盆景艺术的历史演变与风格特点(二)
而皇家园林也一样把“芥子纳须弥”作为它的基本空间原则,即使是圆明园这样的大型宫苑也不例外。如其内主景区的“九州清晏”。乾隆有篇《咏九州清晏·序》写到“此地棼橑纷接,鳞瓦参差。前临巨湖,汀泓演瀑。周围支汉,纵横旁达,诸胜仿佛浔阳九派。驺衍谓裨海周环为九州者九,大瀛海环其外,兹境信若造物施设耶!”
在园林艺术微小化趋势的影响下,盆景也向追求意境,参照古画创作,向小型化发展。明朝屠龙著《考磐余事》在盆玩笺中写道:“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,列庭榭者次之。最古雅者,如天目之松,高可盈尺,本大如臂,针毛短簇,结对双本者,似入松林深处,令人六月忘暑。如闽中石梅,乃天生奇质,从石本发枝,具自露其根。水竹,亦产闽中,高五六寸许,极则盈尺,细叶萧疏可人;盆植数竿,便生渭川之想。此三友者盆景之高品也。”同时,也出现了如《长物志》等专著论述了盆景树种及品评标准,特别是对松柏类的论述更为周全,要求佳品要“高不过二尺,短不过尺许,其本如臂,其叶若簇,结为马远之欹斜诘曲;郭熙露顶张拳,刘松年之偃亚层叠,盛子昭之拖曳轩翥状”;“根若龙蛇,不露束缚,锯截痕者”。
随着盆景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受其他艺术类的影响,特别受中国画和诗歌的影响,再加上各地气候环境的差异,树种的不同,文化背景的差异等等,至清代,盆景出现不同造型风格,主要有两湖之平托式、扬州之花塔式、四川之蚓蛐式安徽之滚龙式、北方之三曲式、广东之五林式等。山水盆景则更丰富多彩,选石种类不断增多,并配以植物,意境更显深远。如龚翔鳞在《山重山》中写道:“三尺宣州的狭盆,吴人不偏不把,种兰荪。松拳石叠成村,茶烟里,深似冷云昏。丘壑望中存,依然溪曲折,护柴门,秋霜长为洗苔痕,丹青叟,见也定消魂。”
清末民国时期,由于社会不稳定,战争不断,园林及盆景艺术的发展也随之缓慢下来。推翻了帝制,人们的思想意识获得了空前的冲击,反封建反殖民统治以及开放向上意识的提高,促使园林艺术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向小型化、开阔性方向发展,抛弃了皇家园林那种精雕细琢、富丽堂皇的风格,吸收了古典园林建筑典雅简朴的特点,将江南园林那种追求隐逸的“天人之际”的境界进行了推陈出新。在园林境界追求和本盆景风格的影响下,广东提出了“形态自然,参考国画”的盆景艺术创作观点,结合南方的气候和树种生长特点,创造出了“蓄枝截干”的技法,而北方发展相对较缓慢。同时,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,各地因受各自文化气息、树种气候的不同而逐渐向不同的风格特点发展,具有代表性的有苏州、扬州、四川成都、岭南(广州一带)和北方等五大风格。
新中国成立以后,在党的“百花齐放,推陈出新”方针指引下,园林和盆景艺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,全国各地,主要是各大城市园林建设从无到有,从少到多,基本上都建有一个以上的较大型的公园,在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,园林艺术向适合大众休闲活动、娱乐等功能的方向发展。在不大的面积里,建设了较为开阔的公园。园林建筑体量也变得很小且多较简单,多数只建有休息亭、管理房。园林小品较为丰富,如假山、小径、景石、桌椅、花架等,并多配有较为简单的娱乐设施。
建国后,盆景艺术焕发了青春,各地各风格争奇斗艳,形成了七大派,其一以“蓄枝截干”为制作技法,追求雄伟苍劲、古朴自然风格的岭南盆景;其二是苏州盆景,追求古雅精巧;其三是扬州盆景,以“扎云片”为其造型的特色,讲究层次分明,严整平稳;其四是上海盆景,师法自然,明快流畅,苍古入画;其五是四川盆景,其特点是采用棕丝缚扎造型和讲究树干的规则式弯曲;其六是徽派盆景,造型严谨,格调凝炼,讲究对称;其七是浙江盆景,追求自然,讲究写意,重节奏,层次分明,简洁清丽。
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,园林艺术逐渐从“有界”的天地向“无界”的空间发展,打破了古典园林那种“隐逸”的思想,向开放、与周围环境相容相衬的方向发展。如近年来全国性“广场热”建设,几乎是开放式的,没有围墙的广场式园林景观,溶古今中外特色于一体,创造现代园林特色,让人们能够体会到文化的沿续与发展,时代的变迁与创造。在现代园林中,大量出现了写意性的艺术雕塑,运用现代材料建成的富于粗旷的园林建筑,以及对古代建筑、地方民居风格特色的吸收改造,使园林建筑富有地方特色和现代美感。最富有特色的当属昆明的“世界园艺博览园”,容进了中外以及大江南北各地特色,并协调统一,真正地体现了“百花齐放”。在现代园林中,植物种类运用丰富多彩,园林小品琳琅满目,并充分运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,如光、电、声控技术,滴、喷、灌技术,大型娱乐设施等。整个现代园林主要形成三大类,一类是以休闲文化为主,一类是以纪念性为主,另一类则是以娱乐性为主(包括体育公园)。在全国形势蓬勃发展的前提下,在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的情况下,盆景艺术经过了六、七十年代的停滞不前后,再度振兴,发展迅速。各地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勇于创新,南北融合,全国性向“自然派”发展,追求“天趣与神韵”,达到“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”。
总之,不论是园林艺术还是盆景艺术,她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及其特点,都是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、文化背景等影响的,从秦汉时代的笼盖宇宙的气魄、隋唐的“壶中天地”,到明清时代的 “芥子纳须弥”,整个发展趋向是从大到小,从粗旷到精细;然而,进入近代以后整个风格又从“隐逸”、趋小趋精的境界向开阔、开放的方向发展。
(王礼宾,厦门盆景花卉协会理事) (来源:新浪博客)
欢迎光临 假山网 (http://grc33.com/) |
Powered by Discuz! X2.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