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常说,无事不登三宝殿,实在这种理解是错误的。
试想,假如无事不登三宝殿,那怎么能搞好人际关系呢?那你就只能热脸贴别人的冷屁股了。
如今这个社会,只有经常造访老友结交新识,方能处变不惊。好比公司里的某小王,见到新来的领导,没事就凑上去关怀备至几下,有时还提大包小包去领导家。几个月后,人家升官了,薪水也涨了,就剩下你郁闷地蹲在墙角画圈圈。
换个例子说,小陈看见小王升官了,涨薪水了,不甘心想学学,却看到那么多人明争冷战,有风险。换了个方法,去求以前的老友,那人有权有势,经由一番“长谈短谈”,那人允许了小陈的哀求,从此小陈在公司混得风生水起。那时候在墙角画圈圈的仍是你。
无事都要常登三宝殿,那么就能多多搞好人际关系,为自己以后的宏图计划打好基础,为道路翦灭障碍。实在,拼杀在生意场中的人们,不妨在适当的时刻多光顾一下别人的三宝殿,与其交交流,向其取取经,共同促进各自的事业发展,这岂非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吗?
无意偶然去一位朋友的公司玩,发现他用半个早上的时间在打电话:“老张呀,儿子上幼儿园的事情搞好了吗?”“杨姐,还胃疼吗?”“小岳,猫买到了吗?”我发笑,这是工作?
朋友对我见怪不怪地苦笑,反问我道:“你想怎么样?一年半载不来往,无事不登三宝殿——到你登的时候,人家能熟悉你是谁吗?”
中国人常说,多条朋友多条路,鲁迅说过:“世界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便成了路”。走的少,路也就天然荒凉。再想走,明明记得它是平坦大道,全无障碍,却不知被什么绊了一跤。原来,已经杂草丛生,灰鼠杂虫飞快地跑过,草丛里,会不会有恶毒的蛇冷冷地潜在?这一条陷阱处处、埋伏重重的路,好不轻易穿过,上了三宝殿,能这么轻易就叩开门吗?平时不烧香,等到有灾害了,有祸了,你才去临时抱佛脚,佛能搭理你吗?没给你摆脸色就已经不错了。
现代都市中的人们,特别是住在高楼大厦,独立庭台楼院的人们,好像很少交流与往来。听一位同事讲过一个故事,他的朋友搬了新房,邀他到其家里坐一坐,可就在他到达朋友所住的楼下时,才发现自己出门时健忘问清晰朋友家详细的门牌号了,更不幸的是自己的手机也恰好因没电而停机。无耐之际,只有挨家挨户的问寻,就在他气喘吁吁的到达目的地后,才发现自己已经奔到了五楼,共问寻了九户人家,而九家中没有一户说是熟悉他的,就连住在他家对面的邻居也竟然对他这个人全无所闻。事后,那位同事感触万千的说,幸亏那楼只有六层,幸亏他是从那幢楼的第一个单元问起。
如今人们的糊口水平进步了,从原先平矮湿润的小屋换至坚固锦绣的大厦,而这些大厦在保护了人们身体的同时,又阻隔了人们心灵的交流,可谓有得也有失。闲暇之余多与周边邻居沟通沟通,交流交流,用句我们家乡话讲,就是多串串门,既可以加强街坊邻居的感情,又可相互匡助促进,两全而齐美。“远亲不如近邻”这句俗语讲的最为合适不外。所以邻里间常登一下别人的三宝殿,是绝对多多益善的。
诚然,老祖宗留下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传承。但在现如今的社会中,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片面,即使是宝贵的文化遗产,我们也要从发展的、客观的、辩证的角度来看待,万不可统概而论。历史大潮的不断推进恰是由于在取其精华、弃其糟粕的运动中翻腾而前,才造就了现代华夏的伟大成就。假如现实糊口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抱着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的心态来存活的话,国家怎能昌盛,社会又何能发展?所以,没事的时候常常登一下那三宝殿,不为别的,就当为自己充充电。
细细想来,无事常登一下别人的三宝殿,在我们的社会中,不管对于我们的糊口、学习,或是工作,仍是有良多好处的嘛。那么,我们大家快快步履起来,闲憩之余,去登一下那三宝殿尝尝看吧!